前言
我是一個活潑好動的人,常常被子女戲稱『過動老人』。
每天的生活排滿了各種活動、課程,日子過的很充實也很愉快,從來不會也不願意帶給子女生活上的負擔。
簡單來說發病前的我整天趴趴走,搭捷運、搭公車想去哪裡就是哪裡,生活算的上是自在又逍遙
發病與看醫師的心路歷程
大約一年多前,常常走稍微長一點的路程,身體自屁股開始向腳底產生一股酸麻的感覺,這時需暫時在路邊停一下或坐一下休息才可以繼續走路。本來以為這是老化的現象之一,也不特別在意。
在2010年11月的某一天,想想今天沒事,不妨去醫院問問醫師到底是什麼原因,為何多走幾步路,腳就不聽使喚了呢?
沒想到醫師問完診要我照X光片,看了X光片要我照核磁共振,告訴我第四、第五脊椎滑脫,脊椎神經受到壓迫而影響走路的機能,接著建議我要作脊椎開刀手術,天啊!只不過腳有點酸,走不動而已,有這麼嚴重嗎??!!
我都七十幾啦,脊椎還要開刀,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呀!!
手術前的天人交戰
我心想:現在的我除了走路走不遠,其實生活都可以自理;吃飯、洗澡、洗衣 樣樣都可以自己來,睡覺也睡得安穩又舒適;在背脊上畫一刀,骨頭又要打上釘子,我連最基本的人生享受-睡覺都睡不好了。更何況家裡住舊公寓五樓,沒有電梯;一旦開刀如何回家?
孩子們個個要上班工作,經濟上也不可能請看護或傭人,那麼我不就成為他們的累贅!怎麼辦呀!怎麼辦?
我向我的上帝不斷的禱告:祈求他給我力量克服這個障礙
這樣開始了我與這個病痛的抗戰
策略一:復健!每週三次復健從未缺席,這段期間走路距離由200步擴大到500步,但是接下來就沒有顯著的改善;直到三個月後復健科醫師告訴我改善不大,建議我開刀。
策略二:中醫,幾次下來對我的病情沒有改善。
策略三:游泳,有點福態的我原本是個旱鴨子,為了健康拼老命學游泳,總算體重減個兩三公斤,走路距離也擴大到800步左右;但是狀況不穩定。
常常看著目標,但是腳步卻無法前進,那種力不從心的痛苦,真是言語難以形容。
在作復健、看中醫、游泳的過程中,我也不間斷的到處尋找一個適當的神經外科醫師;
每個醫師的手術方式各有不同,術後的復健狀況也因人而異;而我最希望的方是就是在最短時間(最好不超過一個星期),我可以處理自己的生活起居,不要變成孩子們的負擔。
脊椎手術,恢復期一週內,這是神蹟吧!怎麼可能呢?!
第一次由蔣永孝醫師看診時,大約在2011年4月
那時一心想不要開刀的我,多麼希望醫師告訴我有機會不開刀可以減輕酸痛的機會。
但是他明確的告訴我,是否開刀可以由我自己選擇,只是我的病情病不會因為復健或游泳而痊癒。如果開刀,三天就可以回家,可以爬樓梯,處理自己生活。
我心想應該是年輕人才有機會吧!我年紀一大把了,哪經得起這麼大的手術呀。
結果不如所料,游泳仍然無法讓我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,而且到了冬天,不適的出現頻率又變高了,這就是讓我決定接受這個手術的主要原因。
嘿嘿!一週內出院可能嗎?我心裡默默懷疑著。
手術的奇蹟
決定接受手術的事實大概是12月中的事吧!這時身體感冒尚未痊癒,一直咳嗽不止;手術日期安排在12月底,擔心手術期間咳嗽的影響,蔣醫師安排一連串的會診與檢查,我見識到北醫醫療團隊的專業與效率。
在手術前短短一週的時間,控制咳嗽狀況,會診心臟科醫師,以及一堆我不知道的檢查與各科醫師的努力,在我進入手術室前,我知道這個團隊很清楚掌握我的身體各種狀況,我很放心由他們為我動刀。
或許我的禱告真的有用,渡過了由恢復室出來的暈眩期,第一天我可以自己上廁所、吃飯,第二天早上我到北醫校園晃一下,晚上就跑回家裡,爬五層樓的樓梯,驚奇吧!第三天已經可以出院了,但是應兒女要求,多住了一天,這天我不禁快樂的在病房裡跳起舞來了。多麼的不可思議呀!
我想因為我的禱告,上帝安排我到了北醫,
由最優秀的醫師、最專業的團隊、最精密的儀器,幫我作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手術。
而在病房(10B),每個醫護人員親切又細心的照顧,讓我在快樂與溫暖的氣氛下,迅速康復。
謝謝蔣醫師,謝謝所有醫療團隊的每個人,
更感謝我的主耶穌,讓我認識你們,謝謝。
神經外科蔣永孝醫師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主任
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
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